微信扫一扫
据巴西媒体报道,根据律所Trench Rossi Watanabe为《Folha》报纸提供的独家数据显示,2025年前四个月,因“职业倦怠”(burnout)提起的劳动诉讼同比增长14.5%。
数据显示,2024年1月至4月,全国劳动法院系统新增4585件有关burnout的案件,而2025年同期则攀升至5248件。累计索赔金额达到37.5亿雷亚尔,每起案件平均赔偿请求约为36.89万雷亚尔。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Burnout,又称“职业倦怠症”,是一种由长期工作压力所引发的慢性疲劳状态。2022年,世界卫生组织(OMS)已将其正式列入《国际疾病分类》(CID-11),定义为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心理疾病。
在巴西,burnout被纳入政府认可的可申请病假福利的疾病清单,符合条件的患者可通过INSS(国家社会保险机构)或各级政府的社保体系申请带薪病假。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律所Trench Rossi Watanabe的劳动法主管律师Leticia Ribeiro指出,疫情后的远程办公文化模糊了工作与生活边界,是此类案件激增的关键原因之一。
“疫情期间,我们仿佛‘住进了办公室’,这种生活方式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后遗症。”Leticia表示,“2024年开始,这类诉讼明显增多,且趋势仍在持续。”
统计显示,2024年全年共有16670起关于burnout的新案,几乎是2014年(771起)的22倍。十年前,burnout在法律上还仅被视为一种“与工作相关的现象”,尚未具有职业病认定效力。
Leticia强调,如今劳动法院对burnout案的受理标准趋于严格,一旦员工提供了病历、诊断证明和心理报告,企业往往需要承担举证责任,证明疾病与工作“无直接因果”。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“企业若无法提供清晰证据,如良好的工作环境、无职场骚扰、无长时间超时加班等,就很难摆脱责任。”她指出,一些案件的索赔金额高达上千万雷亚尔。
为了帮助企业防范类似诉讼,巴西劳动部(MTE)推动修订NR-1工作环境规范,要求企业识别、记录并评估员工面临的心理社会风险因素。尽管原定于2025年5月26日生效的新规已延迟至2026年执行,企业在此期间虽不被罚款,但需提前适应调整。
据悉,此次延期是因商业、服务与工业领域企业联合施压所致。尽管如此,银行业等部分行业表示已率先完成内部调整,以满足新规要求。
2024年,MTE还推出了“企业心理健康认证标识”,鼓励企业推动员工心理支持体系。虽然该项目仍处初期阶段,但已有企业尝试接入。
职业健康平台Zenith创始人、医学专家Glauco Callia指出,巴西是全球主要民主国家中,最后一批将心理健康纳入职业病范畴的国家之一。
“在我二十年来观察各国经验的过程中发现,一旦企业能够及早识别burnout的根本诱因,就能更有效制定干预策略,从而避免员工陷入长期精神困境。”Glauco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