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扫一扫
据巴西媒体报道,巴西最新发布的《第19版全国公共安全年鉴》统计,2024年,圣保罗市(São Paulo)一地就占据全国18.5%的手机抢劫和盗窃案件,而该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5.6%。整个圣保罗州更是占到了全国此类犯罪的31.4%,位居全国首位,凸显该地区在移动设备犯罪方面的严峻态势。
数据显示,过去一年,圣保罗市共有169556部手机被盗或被抢,平均每小时就有19部手机落入歹徒之手。按人均比例计算,该市手机失窃发生率为每10万人中1425.4起,排在全国第三,仅次于马拉尼昂州首府圣路易斯市(São Luís,1599.7起)与帕拉州首府贝伦市(Belém,1452.2起)。尽管圣路易斯市和贝伦市的人口相对较少,手机失窃总数仍达1.7万至2万起之间,但在绝对数字上,圣保罗市仍高居榜首。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不仅数量惊人,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些案件背后暴露出的“手机犯罪产业链”,已远非简单街头抢劫那么简单。
年鉴报告指出,如今的手机盗抢早已演变为一条高度组织化、运作成熟的犯罪链条,涵盖了从街头作案者、销赃中间人、解锁技术员、网络诈骗犯,再到非法出口商等多层角色。此类运作方式已具“准工业化”特征。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报告撰写人之一、政治学博士瓜拉西·明加尔迪(Guaracy Mingardi)指出,这类链条运作如同生产线:“街头实施抢劫的只是最末端、最易被警方捕获的环节。他们得手后,会立刻将手机转交给专业收赃人,然后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。”
他还表示,疫情之后,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急剧加剧,几乎所有个人事务——支付、通讯、银行、社交——均集中在手机上,这让手机成了犯罪集团最“高效”的目标。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一旦得手,歹徒第一步便是试图解锁手机并访问受害者的银行账号、社交平台或个人资料。若设备未设置密码或能轻易被破译,犯罪团伙将立即展开诈骗活动并迅速转移资金。若无法成功解锁,手机则会被交由专门“技术人员”处理。据悉,这些“技术人员”通常与犯罪组织(如著名的首都第一司令部 PCC)关系密切。
若解锁失败,手机则进入第二阶段:要么被拆解售卖零部件,要么整体走私出境。拆解工作多在市中心非法维修点或暗网供货商处进行,零部件则流向黑市或非正规技术店铺。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来热门新款机型的零部件反而不易售出,因市场上合法替代品充足,而旧型号零件供不应求,因此不少高价回收的“原装件”极有可能来源非法。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对于成色新、品牌热的手机,犯罪集团则倾向将整机直接运往海外,目的地集中于非洲与亚洲国家,如塞内加尔(Senegal)、尼日利亚(Nigéria)、加纳(Gana)与印度(Índia)等,这些地区普遍缺乏国际手机识别码(IMEI)监管,成为赃机流通的“天堂”。
圣保罗市中心的瓜亚纳塞斯街(Rua Guaianases),地处“瘾君子区”(Cracolândia)核心地带,早已成为该类犯罪的“集散中心”。警方多次指出,该地是犯罪分子主要藏身地之一,不少非法买家为外籍人士,特别是塞内加尔裔。由于这些人往往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劣质合租屋(cortiço)中,给执法带来极大困难。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据警方分析,犯罪流程通常如下:
由于许多目的地国家缺乏IMEI注册机制,被盗设备一经入境,便可重新激活、使用,几乎难以追查。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报告指出,2024年巴西手机失窃受害者多为20至39岁的青年男性(占59.1%),其中63%为非白人群体。犯罪发生地多为早晚高峰的街头(79.6%),尤其在清晨6-8点与晚间7-8点间。值得注意的是,纯盗窃案件中,女性占比已超过50%。
周末成为高发时段,尤其是周六与周日(占34%)。商业场所、公共交通与休闲娱乐区均是重灾区。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,圣保罗州公共安全厅(Secretaria da Segurança Pública)在声明中称,2025年前五个月,全州手机盗抢案件同比下降4%。警方已开展包括“Big Mobile”在内的专项行动,追回手机超过2.7万部。
此外,自6月起,州警察与谷歌公司合作上线新系统,可在接警过程中远程冻结被盗手机,进一步阻止赃机流通。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